阿五品牌創(chuàng)始人獨白:不忘初心 十年依舊
發(fā)布時間:2015-11-09
這是阿五品牌創(chuàng)始人樊勝武的一段獨白。說實話,報道阿五的文章,實在太多。但以這樣樸實坦誠的視角,娓娓道來的阿五,還真是第一次。
樊勝武算得上中國餐飲圈一個引人注目的人物,從進入餐飲行業(yè)那天起,他不遺余力推動豫菜復興與創(chuàng)新的舉動,就引發(fā)了諸多褒貶不一的爭議。
但在小編看來,數(shù)十年堅持一件有意義的事,這何嘗不是一種匠心。今天我們全文發(fā)出這篇文章,歡迎點評。
一家成功的飯店,不應該僅是個吃飯的地方,而是應該有煙火氣,有人情味兒,有街鄰四舍的悲歡離合,和周圍環(huán)境的陰晴圓缺的地方。就像熬一鍋老湯,綿延醇厚,歷久彌新。
正如我的快樂和追求,絕不僅僅是賬本上數(shù)字的增長,更多的,是店堂里人聲交織的熱鬧。
因為我們的故事在這里。下一個十年依舊。
1今年臨近父親節(jié)時,鄭州的天異常燥熱。那時候,我正籌劃著把“阿五美食”更名為“阿五黃河大鯉魚”的事。不知前路如何,時常糾結得夜不能寐,仿佛這個夏天格外難熬。
在這彷徨的時候,我突然想念極了父親。
父親生于1928年,去世于2002年,離開已經13年了。因為早年參軍在西藏得了雪盲,父親常年離不開眼鏡。他當了一輩子村支書,不占公家一分錢便宜,清貧職守,以至于我讀廚師技校時,因為湊不足600元的學費,我只能讀半個學期。
在父親的意識里,仿佛沒有“私心”這個詞。早年城里有招工指標,父親給了村里家庭更困難的人,而不是給我同樣急需找工作的姐姐;看到別的同學靠著家里的關系上班,哥哥也曾想找找領導,被父親知道后狠狠挨了一頓罵。
然而,父親的人生,遠不止這一種模樣。
翻開我們老家長垣縣的功臣薄,第一人便是父親。他早年參加過多次大型戰(zhàn)役,立功數(shù)次,榮獲12枚勛章。卻在1958年最困難的時候放棄“鐵飯碗”,回到長垣縣城關公社姚寨大隊務農,一是響應國家號召,二是為了照顧遠在家鄉(xiāng)的父母。
▲樊勝武記錄英雄父親
漫長的困難時期,家里孩子多,糧食不夠吃,父親因為是戰(zhàn)斗英雄,國家照顧他,給家里發(fā)糧食,轉商品糧戶口,但都被他堅決拒絕了。
多年以后,我對父親充滿了深深的感激。從父親這里得到的,其實是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:堅韌、正直、淡泊、不怕苦、打不倒。
但更多的,是堅守和不忘初心——“大公無私”這四個字,他真的是做到了一輩子。
我在想,人這一輩子,堅守一樣東西到底有多難。就像減肥或者戒煙,恐怕就有無數(shù)的人打了退堂鼓。在堅守這種注定是孤獨的路上,你要不停地和自己的惰性作戰(zhàn),和外界諸多的誘惑作戰(zhàn),堅持著別人眼里理解或者不理解的初心——就像在沙漠里,忍著不去喝那口水。
2就是這種“不忘初心”,成了推著我往前走的動力——在許多人不理解的情況下,把經營得好好的價值數(shù)億的品牌“阿五美食”,更名為“阿五黃河大鯉魚”。
其實,我們絕不是僅僅改個名字那么簡單。這是我的戰(zhàn)略調整,可以說是我的重新創(chuàng)業(yè)。我們做的還是豫菜,只是把寬泛的豫菜做成了聚焦單品。
長期以來,豫菜背負得太重了,太博大精深了。就像人的長板短板原理,一想到這個人,你得馬上知道他干啥行。
杭州有西湖醋魚,陽澄湖有大閘蟹,豫菜什么好?必須突出一個,唯有聚焦單品,這是打造品牌的一個必經之路。
▲阿五黃河大鯉魚
更名以來,不管是員工還是客戶,都還在適應。但最起碼我清楚,方向沒錯。
“折騰”的目的,只有一個:為了豫菜走得更遠。
我的故鄉(xiāng)長垣,是中國著名的廚師之鄉(xiāng)。然而,在二十年前,我卻遭遇了豫菜最沒落的時候:找工作一說是河南廚師,都不用。我的很多同行,不得已專門去學幾句廣東話、四川話,最起碼有個招工的機會。
想讓人尊重,首先得自己做好。所以我下大功夫做好產品,自己花錢宣傳豫菜,就是源于這樣的情結:給豫菜爭光,給廚師爭光。
▲朋友們共聚阿五,品7斤黃河大鯉魚
十年過去,又一個拐點來臨。
如今時隔十幾年,我想起剛入行時,租住在地下室練習削蘿卜;用面包著面一遍遍練習包包子;第一次創(chuàng)業(yè)時,拿著借來的錢,租了個小小店面,義無反顧、刀山火海的就去做了,F(xiàn)在背負著名聲、員工以及反對的聲音,但動力和想法居然是出奇的一致。
3阿五是我的作品,豫菜是我的使命。
我常說,我不會干其他活兒,我就做這一件事:把黃河大鯉魚做好。
作為新派豫菜,我們的菜品都很精致。朝著高端走,才能撐起這個品牌。
我們長遠的方向,是往百年品牌上走。我希望河南出一個名牌,中國出一個餐飲名牌,就像那些百年老字號一樣,不斷傳承。
今年,經濟形勢發(fā)生了變化,這個時代也在發(fā)生著巨變,餐飲業(yè)面臨的,早已不是前些年高利潤的時代了。但在我看來,在任何時代,吃飯這件事沒什么能取代,飯店永遠是朝陽產業(yè)。只要品牌在,只要好的產品在,不管外在環(huán)境如何,都能不懼風雨。
我堅持不上市,也不搞其他產業(yè)。這些年也有很多人提出讓我投資一些高收益的行業(yè),我都拒絕了。我不是為了掙錢,只想實實在在把產品打磨好,哪怕到最后我只守著一家店。
十幾年來,我們有了眾多老客戶,很多都熟悉親密得像自家人。有位荊老爺子,在阿五吃了十幾年,把飯店當成了自家廚房,每當遠遠看見他的車開過來,我們的員工就奔過去接他,座椅上放好靠墊,絕不給他菜里放辣椒。
我覺得,一家成功的飯店,不僅僅是用來填飽肚子的,而應該是一條街道一片社區(qū)的宴會廳,有煙火氣有人情味兒。街鄰四舍的悲歡離合和周圍環(huán)境的陰晴圓缺,都可以在這里得到祝福,得到撫慰,得到發(fā)泄。就像熬成了一道老湯,很多年以后,依舊帶著醇香的味道,給這座城市獨特的記憶。
正如我的快樂和追求,絕不僅僅是賬本上數(shù)字的增長,更多的還是,店堂里人聲交織的熱鬧。
因為我們的故事在這里。下一個十年依舊。
來源:餐飲新聞